今天是:

廉洁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暑期看展正当时

发布日期:2025-08-18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       近年来,国内多家博物馆推出了以中华文明起源、各地地域文化、全球艺术等为主题的系列展。暑期,这些系列展或推出新展,或以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,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。

  位于苏州的吴文化博物馆,从去年开始推出了旨在立体呈现中华民族九州共贯、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“新九州”系列展览,去年登场的是定州、荆州,今年登场的是随州、凉州。目前“随州——汉东形胜和千年文脉”“凉州——文化想象与历史真实”两个展览同时在博物馆中呈现。

  湖北随州,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。随州出土的青铜器,不仅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,如使学者得以确认曾国就是典籍上所说的随国,而且在美学上也具有重要价值,如随州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的“噩侯四器”(一件尊、一件方罍、两件提梁卣)散发出幽蓝的光芒、装饰神秘的“神面纹”,令人目眩神迷,亦为那时的工匠拍案叫绝。

  凉州,主要指今甘肃武威,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,是唐代诗人热衷歌咏之地,是文物“铜奔马”发现的地方。吴文化博物馆推出的凉州展,梳理了武威历史脉络,呈现了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西凉、北凉五个政权,除西凉外,其余“四凉”都曾定都武威。五凉虽然偏居一隅,但局势相对安定,学术文化得以发展,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,西晋永嘉之乱后,“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”。

  魏晋时代,河西走廊流行彩绘画像砖,张掖高台出土的“彩绘采帛木几图壁画砖”,一张四足木几上,一字排开摆放着若干染色的丝帛,这些应该是本地出产的丝帛,表明养蚕缫丝的技术当时已经传入到河西地区。这些彩绘画像砖,线条流畅,或许不够精致,但涉及内容非常广泛,从农业生产到邮驿传递,从家居生活到彼岸世界,是一部画在砖上的魏晋时代河西地区生活长卷。

  近年来,上海博物馆推出了“对话世界”与“何以中国”两个高质量的系列展。“对话世界”系列的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,本周正在创造一项纪录,史无前例的连续7天168小时不间断开放,也就是说,观众可以在半夜十二点入场,与神秘的古埃及相遇。

  “何以中国”系列的最新一期“龙腾中国: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”正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展出。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至5000年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,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、内蒙古东南部、河北北部。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,我们如今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更缜密的认识。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,距今5800至3800年是古国时代,之后便进入了王朝时代。古国时代又可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大约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,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和江淮之间凌家滩遗址的发现为代表,牛河梁遗址属红山文化,著名的“女神庙”就发现于此,“龙腾中国”展为观众提供了女神像的复制品,有的学者认为女神像安置在女神庙的墙壁上,从高处俯瞰前来祭祀的先民。

  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技术十分发达,是我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之一。不论是“C”形玉龙,还是玦形玉龙,都展现了红山先民对龙的崇拜,身为龙的传人,要寻找自己的根脉,红山文化是重要的一站。